《宿新市徐公店》 宋杨万里
篱落疏疏一径深,树头花落未成阴。
儿童急走追黄蝶,飞入菜花无处寻。
1、 作者:字廷秀,号诚斋。写的诗被称为“诚斋体”,诗集为“诚斋集”今江西省吉水县人。宋朝杰出的诗人。
2、直译: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,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。小路旁边的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,而新叶却刚刚长出,还没有形成树阴。儿童们奔跑着,追扑那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。可是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后,孩子们就再也分不清、找不到它们了。虽然他们找不到蝴蝶,但是他们依然很高兴、快乐。
3、 相关考题。
(1) 宿新市徐公店的意思是( )
(2)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晚春农村景色的诗,请找出能够体现儿童捕蝶快乐天真的动词( )、( )
(3) 本诗作者是( ),是( )朝的杰出诗人。
图片
《塞下曲》 唐 卢纶
林暗草惊风,将军夜引弓。
平明寻白羽,没在石棱中。
1、 直译:将军配戴着用鹫鸟的羽毛做成的箭,燕尾形刺绣的旌旗飘带迎风飘动。屹立着宣布新的命令,千营的将士一齐回应。
2、 卢纶的《塞下曲》共有六首,小学阶段所说的《塞下曲》指得是这首。这首边塞小诗,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。
3、 相关考题。
(1) 辨音。本诗最后一局中“没”应读( ),棱读( )这首诗中的那两句写出了将军的箭法高超。( )
图片
《小池》宋杨万里
泉眼无声惜细流,树阴照水爱晴柔。
小荷才露尖尖角,早有蜻蜓立上头。
1、直译:泉眼无声的,好像很珍惜似的细细流着泉水,树荫映照着池水,仿佛也无限喜爱这柔和明丽的水面。小小的嫩荷刚刚露出一个紧裹着的尖角,就已经被戏水的蜻蜓发现,立在上面歇息了。
2、 这首诗写得就好像一幅花鸟鱼虫的画一样,画面中,池,流,荷,蜻蜓层次丰富,生机盎然。
3、 相关考题:
(1) 组词惜( )昔( ) 池( ) 驰( )
(2) 泉眼无声惜细流中的“惜”的意思是(珍惜)
(3) 树阴照水爱晴柔中“爱晴”的意思是(喜爱晴天)
(4) 杨万里是(宋)代诗人,字(廷秀),号(诚斋),是一个多产诗人。
天津大学家教中心网
《春日》 宋 朱熹
胜日寻芳泗水滨,无边光景一时新。
等闲识得东风面,万紫千红总是春。
1、直译: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,沿着泗水河边去寻找美丽的景色,看那无边的大地一时间都换上了新装。在春游中很容易认识了东风的面容,因为春天总是百花吐艳,万紫千红的。
2、 作者:朱熹,字元晦,号晦庵。宋著名理学家,教育家。
3、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在一个晴朗日子里,诗人在泗水河寻春的情景。后两句写百花争艳,万紫千红,处处一片春的气息。
4、 相关考题。
(1) 胜日寻芳泗水滨中的“胜日”指的是(风和日丽的日子)
(2) 无边光景一时新中的“一时”指的是(一时间,形容时间短暂)
(3) 等闲识得东风面中的“等闲”(平常)
(4) 《春日》是诗人漫步在(泗水)河畔,享受踏青的乐趣。诗中的哪两句诗你觉得最富有哲理?(等闲识得东风面,万紫千红总是春)
图片
《渔歌子》 唐 张志和
西塞山前白鹭飞,桃花流水鳜鱼肥。
青箬笠,绿蓑衣,斜风细雨不须归。
1、直译:西塞山下,白鹭掠过,桃花盛开,春水初涨,鳜鱼更是肥美。戴着青竹笠,披着绿蓑衣,在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都不想回家。
2、作者:张志和,字子同。自号“烟波钓徒”《渔歌子》共五首,流传最广。这首诗通过自然风光的描写和对渔人垂钓的赞美,表现了作者期望自己永远隐居江湖,向往自由生活,享受人间乐趣的心情。
3、 相关考题。
(1) 张志和是(唐)代著名诗人,自号(烟波钓徒)
(2) 这首诗第一句点明地点,衬托渔夫的悠闲自得。第二句,表现了西塞山前的(湖光山色),第三句运用了( 借代)的修辞方法,第四句描写了捕鱼人的(捕鱼的情态,乐而忘归)
图片
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》 宋杨万里
毕竟西湖六月中,风光不与四时同。
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。
1、 直译:西湖到底是处在六月中,风光与其他时节都不同。连天的荷叶无边无际,格外碧绿,映照着阳光的荷花,也异常红艳。
2、这是一首写景诗,写得是夏天,作者选用的景物是荷花。前两句写诗人面对六月的西湖风光,发出由衷的赞叹,后两句抓住了与四时风光不同来描述。
3、 相关考题。
(1)“晓出”的“晓”指的是(早晨)
(2)“别样”的意思是(特别)
(3)这首诗是南宋大诗人(杨万里)送朋友(林子方)时写的一首诗,送朋友的时间是(早晨),地点(西湖)。
(4)这首诗描绘的是夏日的景色,你从哪句诗能够看出来?
郑大家教中心网
《赠花卿》 唐 杜甫
锦城丝管日纷纷,半入江风半入云。
此曲只应天上有,人间能得几回闻?
1、直译: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, 一半随着江风飘去,一半飘入了云端。这样的乐曲只应该皇宫里才有,平常百姓家哪里能听见几回?
2、《赠花卿》意思就是(以此诗)赠送给花敬定。锦城:即锦官城,此指成都。丝管:弦乐器和管乐器,这里泛指音乐。这句说战乱勘定后的成都,主将大张筵席,尽情作乐。纷纷: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。天上:双关语,虚指指天宫,实指皇宫。
3、全诗四句,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,是实写;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,是遐想。因实而虚,虚实相生,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。
图片
《竹里馆》唐 王维
独坐幽篁里,弹琴复长啸。
深林人不知,明月来相照。
1、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,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,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准确描述。
2、 重点字词:幽篁(huáng):幽是深的意思,篁是竹林。啸(xiào):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, 类似于打口哨。深林:指“幽篁”。
3、 直译:月夜,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,间或弹弹琴,间或吹吹口哨。竹林里僻静幽深,无人知晓,却有明月陪伴,殷勤来相照。
4、 相关考题。
(1)王维是唐代著名的(山水田园派)诗人,李白被人称为诗仙,王维被后人称为(诗佛)。
图片
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
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
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
1、 直译:我独自一人作客他乡,每逢节日就更加思念亲人,在远方就知道兄弟们登上高处,身上都佩戴着茱萸,却少了我一个人。
2、 重点字词:(1)九月九日是重阳节,有团聚登高的习俗。(2)山东:指的是华山以东。(3)茱萸:一种植物,在重阳节的时候佩戴。
3、这首诗是王维十几岁的时候写的,通过写自己思念家乡进而想到家里的兄弟思念自己。使思乡之情更加深刻。尤其是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成为了千古名句。
4、 相关考题:
(1)九月九日是( 重阳)节,解放以后九月九日又被定为(老人节)。
(2)判断对错:诗中的山东指的是现在的山东省(X)
(3)本诗中的千古名句是“_________________”表达了(思乡)之情。
图片
《示儿》 宋 陆游
死去元知万事空,但悲不见九州同。
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无忘告乃翁。
1、 直译:原本我就知道,人死后一切都无踪迹,伤心的只是看不到国家统一的那一天。待到军队挥师北上收复失地的时候,不要忘了在祭祀的时候,把这个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。
2、作者:陆游,字务观,号放翁。南宋爱国诗人。陆游是一个多产诗人。
3、这首诗是陆游写给自己儿子的遗言,也是绝笔。表达了作者一心希望收复失地,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和对南宋政府腐败无能的悲愤。
4、 相关考题。
(1)陆游,字(务观),号(放翁),是我国杰出的(爱国)诗人,他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歌。
(2)《示儿》是陆游的(绝笔)制作。诗的最后两句作者告诉儿子,即便是他死了,也不要忘记把国家统一的消息告诉他,表达了作者的(爱国)之情。
(3)王师北定中原日中的“北定”指的是(收复北方)
(4)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“乃翁”指的是(你的父亲)
图片
《江雪》唐 柳宗元
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。
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。
1、直译:群山上看不到一只鸟的影子,纵横交错的道路上也没有行人的脚印。在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披着蓑衣、戴着斗笠的渔翁,独自冒着风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。
2、作者:柳宗元,字子厚。是唐宋八大家之一。诗以山水田园诗为主。
3、这是一幅寒江独钓图,“千里冰封,万里雪飘”,不见行人和飞鸟,只有一位渔翁在江面上垂钓。诗人是借渔翁的形象比喻自己,超凡脱俗。
4、相关考题。(1)柳宗元与当时唐朝另一位大文豪(韩愈)一起倡导古文运动,与宋朝的( )( )( )( )( )王安石一起被称为唐宋八大家。(2)孤舟蓑笠翁中的老渔翁是(柳宗元)的精神写照。(3)这是一首五言( 绝句),这首诗仿佛一幅画,你看到了怎么样的一幅画呢?
天津家教中心网
《望洞庭》唐 刘禹锡
湖光秋月两相和,潭面无风镜未磨。
遥望洞庭山水色,白银盘里一青螺。
1、直译:洞庭湖水与秋月交相辉映,湖面上风平浪静,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铜镜。远望洞庭的山水美景,恰像一只雕刻剔透的银盘里的一颗青螺。
2、作者:刘禹锡,字梦得,是唐代诗坛上的重要诗人。被后人称为“诗豪”
3、这是一首写景诗,前两句写洞庭湖与秋月,后两句写山水全景。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山水图。
4、相关考题
(1)这首诗中有两个比喻句,请你分别找出来并写出本体和喻体。
(2)判断对错。两相和的意思是指水域月光融为一体。(对)白银盘是指用白银做成的盘子。(错)
(3)刘禹锡被称为(诗豪),王维为(诗佛),李贺为(诗鬼),白居易为(诗魔)